首页 > 工作简报 > 文明创建> 正文

“强国复兴有我”走进历史线上展播

2022-08-28 来源:

  在这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一年,沽源县推出了“强国复兴有我”走进历史线上展播活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看展播,学党史、悟思想。

3.jpg

  童年趣事

  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

  一一谨以此文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9周年

  ◆作者/张占斌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

  《东方红》唱出了全国人民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他领导的共产党深厚感情和无限热爱,是一首穿越时空的、经久不衰永传唱的革命爱国主义经典歌曲,同时也是弘扬革命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五个一”工程优秀文艺精品力作。

  前 言

  值纪念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诞辰129周年,笔者与全国人民一道深切缅怀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和历史贡献。经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个人学思理解,现将选取伟大领袖毛主席一生经典传奇的33个难忘的历史瞬间再现给广大读者,让我们重温毛泽东主席戎马一生珍贵难忘的历史记忆和峥嵘岁月,深刻认识理解毛泽东主席和其领导的共产党人打下的红色革命江山和取得的革命政权是何等的筚路蓝缕与艰难困苦?让我们进一步懂得并倍加珍惜现在和平幸福生活是何等的来之不易?这篇纪实性叙议文章,通过对毛泽东主席在不同年代和各个时期光辉历史的回顾,将每个经典瞬间发生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事件概述、突出贡献、重要意义、经验教训以及笔者的学思感悟,尽可能做到全面、真实、客观、准确地重塑历史原貌,并力求做到用最简单明了的文字将毛泽东主席波澜壮阔的革命一生予以概述,直观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以达到省时便捷、快速记忆的阅读效果,増强阅读兴趣,促共勉学习!同时笔者通过撰写此文,也真诚希望与广大读者一道再次接受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中国现代史教育和一次难忘愉快的学习洗礼!中国的发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的发展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的发展选择了毛泽东,中国的发展选择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条必由之路,这些偶然现象的叠加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抉择!厚重的历史积淀往往就是这样刀斧神工、天人合一之绝妙巧合!笔者通过查阅资料、仔细梳理、认真思考后撰写了《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文,通过此文,真诚希望能够启迪和感召广大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朋友们要铭记历史、肩负使命、薪火相传、开辟未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以及“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奋斗!一起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逝世,享年83岁。

  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卓越领导人;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他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核心;他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是诗人、书法家;他是被《时代》杂志评为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百位人物之一;他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和亚非拉乃至全世界爱好和平正义人民推崇的偶像;他是一座巍巍丰碑永远伫立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

  蒙前教育

  毛泽东,2一8岁的童年时代,大多数时间寄居在湘乡唐家坨的外婆家生活。他的表哥文运昌经常带着他到八舅父文正莹的私塾里玩耍。那时毛泽东虽然年龄尚小,但也能学着像私塾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端端正正、像模像样地坐在书堂里非正式地接受了“学前教育”。在舅父的私塾学堂里,童年毛泽东似懂非懂地学听了《三字经》《百家姓》,还学听了一些其他的童蒙读书,如《千字文》《六言杂字》《神童诗》等等。

  1903年春,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将已过8岁的毛泽东从外婆家接回,并送入离家不远的南岸私塾读书。当年南岸私塾里毛泽东的启蒙教师叫邹春培,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先生。他见过毛泽东后,第一件事便是引领着毛泽东走进学堂里,面对孔夫子的神龛牌位进行叩拜,并要求毛泽东每天入学堂上学前先拜孔夫子后再上学,为此,小小年纪的毛泽东便听从先生的叮嘱,每天坚持上学前先去叩拜孔夫子的神龛牌位。

  南岸私塾的教学照例从《三字经》《百家姓》教起,之后教授《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那时,毛泽东年少聪慧,各门功课都很好,尤其是“填红蒙字”是学生的必修课,毛泽东因在舅舅的私塾里曾学写过一段时间,所以进入南岸私塾里学习起来就比较轻松,当时他放开手写还比其他同学“写仿填红”的还要好一些,所以,学堂里的同伴们给他取个绰号叫“省先生”。

  私塾六载

  毛泽东,在8一16岁这个阶段,除中间停学两年在家务农外,毛泽东又读了六年“孔夫子”的旧式私塾教学。期间毛泽东在韶山冲一带的南岸、关公桥、桥头湾、钟家湾、井湾里、乌龟井等多处私塾学校就读学习过,因为当时在乡间读书需要不断寻找到一位真正有学问的老师也并非一件容易之事。

  毛泽东在舅舅家接受的蒙前教育和之后的私塾教育,读的主要是儒家蒙学读物,这为毛泽东一生的国学根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当毛泽东初步具有了对学问知识和人生价值观的辩别力之后,传统国学就在一个马克思主义的领袖身上焕发出了别样的光彩。

  少年的毛泽东很不喜欢旧式私塾的背经典、记朱(朱熹)注那些固板枯燥的教学形式和内容,而旧式塾师崇尚严管,甚至成为一种严刻,责罚学生成为教学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常态。有一次,毛泽东从学校中逃课,为了避免回家后被家里发现逃学而受到父亲责打,竟然跑出家门在村外周边流浪了三天,此事可急坏了童年毛泽东全家的上上下下、老老少少,发动全家亲友出去寻找他,事后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出于本能的爱护,对儿子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这种教条生硬的教育弊端已无从使孩童们在学习国学中感受到经典读物的启示与魅力。但毛泽东还是在这种枯燥的学习中收获颇多,并潜移默化转化成他日后救国救民、治国理政之博大精深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基石。

  从毛泽东一生来看,“六年孔夫子”(因中间有两年左右时间务农),学习时间累计约8一9年,对少年毛泽东来说固然枯燥无趣,但终年累月的强化学习,乡间尊儒的风尚引领,坚持学习而又生硬记忆的知识为毛泽东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并且在青少年阶段逐步体现出对中国文化历史、未来前程的好奇与探索。而儒家经典里传统文化真正的哲学智慧,经过岁月交替、兵火烟尘的过滤与沉淀,与近代来自西方影响并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思想加以结合,便形成了毛泽东自己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这恐怕是少年毛泽东也始料未及的。

  智说先生

  1903年夏天,10岁的毛泽东有一天在私塾读书,见户外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绿色如画。那一天,正好私塾先生不在,毛泽东不愿温习功课,便邀班里的几名同学到村边的池塘里去游泳。塾师回来后恼怒地说:“孺子不可教也!”

  出于一个教师的尊严,为了不能让学生们这样的目无师长,他本想对带头逃课的毛泽东加以责问和处罚,而毛泽东却搬出了逃课的理由。毛泽东说带头让学生游泳的不是我,而是我们的文圣人孔子。他边说边指向东墙上的孔子牌位,邹春培先生责问毛泽东:“孔子何时教你去游泳了?”毛泽东便打开《论语》,翻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递到先生面前说:“先生请看,孔夫子不是也说过可以游泳的吗?”邹春培先生看到《论语》里面有这样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看到这里,先生邹春培脸上顿时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这样的解释如果出自一个大人之口,就比较牵强幼稚,但出自一个儿童之口,这不仅显示了毛泽东儿时较强的读书记忆能力和敏锐应变能力,更带有几分的调皮狡狯。所以毛泽东带头让学生逃课的理由令邹春培先生哭笑不得。

  而先生邹春培还是心里想着还得教训教训这个“顽皮孩童”毛泽东,于是他又想出了一个“以学代罚”的方式一一“对对子”。由先生出上联对子,再由学生们答下联对子,如果学生们无言以对或答非所问就要施以责罚。于是邹先生出上联:“濯足”,其他学生们都在静静的思考,徨恐中不知道怎么回答,而此时毛泽东则站起来高声应答:“修身”。邹春培先生听后既惊讶又高兴,满意地点点头,认为毛泽东回答的下联对子与上联对仗工整,意思贴近,他的气也就消了一大半,便不再追责处罚学生,继续接着上课。于是由毛泽东引发的学生逃课去游泳到先生出“对子”处罚学生的童年趣事,成为日后人们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从这则发生在孩童时期毛泽东身上的故事趣闻,也充分体现童年毛泽东过人智慧、勤学好思、博闻强记、勇敢正直和敢于担当的优秀品质!毛泽东小小年纪不拘世俗,用睿智博识巧妙说服邹春培先生这一生动故事给人以无限启迪思考!尤其是给广大青少年以借鉴教育!这就是一代伟人毛泽东!这就是童年时期英姿勃发已初显雄才大略的毛泽东!这就是“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毛泽东!

  1957年11月,毛裕新(毛泽东读私塾时的同学),到北京去看望毛泽东时回忆起这段往事,毛泽东十分高兴地说:“先生以‘灌足’批评我们不该玩水,我们说游泳可以‘修身’,可以锻炼身体,可以提高修养,先生听后自然就不会责怪处罚我们了,拿我们也就没有办法了。”说完二人便开怀大笑,都沉浸在对童年美好学习生活的往事回忆中……

  故事大王

  1906年,毛泽东13岁,已认识的字累计到可以自己看书自学时,又借助于舅舅送给他的一本《康熙字典》,便开始阅读一些乡间流行的古典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部书成为毛泽东最喜爱的读物。在农忙之余,毛泽东总会抽出时间来读一读。乡间里读过书的人少,一些懂得三国故事的老人大多是从听戏、听讲故事中得来的,所以少年毛泽东与他们在一起谈论三国时,反而能讲出更多的故事情节和历史知识,而同龄人也同样经常的围坐在毛泽东身边,听他讲《三国演义》等古典书籍里的精彩故事,爱读书、讲故事的童年毛泽东渐渐的成为私塾和村子里有名的“故事大王”。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十分复杂的关于描写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的故事情节,而童年毛泽东对战争的认识理解,主要是通过读《三国演义》等古典书籍受到的启发并不断取得进步的。

  1910年,17岁的毛泽东赴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他便把杂物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系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他最爱的两本书:《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可见少年毛泽东从小对书藉的执爱!对知识的渴求!对生活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在童年时期书籍便与他接下了不解之缘,书本无尽知识海洋里的养分精华滋养陶冶着童年毛泽东,已显示出他少年大器、追求卓越、与众不同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

  李锐在《毛泽东的早期革命活动》中也曾说:“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等小说时,极其用心,也像读正课一样在书的重点章节、精彩段落和故事片断里打上圈点标注等记号,或写上自己的心得感言,或注上批语,这也是他一直保持的优良读书习惯。”

  多年的读书沉淀,使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里蕴含着的智慧精髓与具体的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便迸发出强烈的革命思想火花,内化成毛泽东骨子里的一种战无不胜的智谋财富与致胜法宝。如毛泽东亲自指挥的“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就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以巧取胜的著名战役,就是毛泽东从《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战略战术受到启发后,在此战役中灵活的、具体的、睿智的运用。毛泽东也曾说,为什么《三国演义》等古典小说里经典战争的高超谋略艺术不能运用于现在的革命战争呢?

  为此,井冈山黄洋界保卫战后,当地有人根据这一战役的情节,在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庆祝晚会上,编演了一出京剧《毛泽东空山记》。其中一段唱词非常精辟:“我站在黄洋界上观山景,忽听得山下人马乱纷纷;举目抬头来观看,原来是湘赣发来的兵,一来是农民斗争经验少,二来是二十八团离开了永新,你既得宁冈茅坪多侥幸,为何又来侵占我的五井?你既来就把山来进,为何山下扎大营?你莫左思右想心腹不定?我这既内无埋伏,又外无救兵。你来,来,来!我准备着南瓜红米、红米南瓜,犒赏你的三军;你来,来,来!请你到井冈山上谈谈革命”。这大概是最早最直接歌颂毛泽东的文艺作品了,这段由当地老百姓编演的京剧《毛泽东空山记》,也充分表达了红军官兵对毛泽东指挥战争战略战术的赞赏,也进一步反映了毛泽东灵活机动游击战思想是符合中国革命战争的实际情况,逐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也证明了毛泽东把中国古代经典战役的正确精辟战略战术与其领导的残酷现实战争相融合的正确性,也进一步证明了把战争的普遍性与中国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之特殊性相结合的必要性,这一战役便是成功之范例,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漫长而又艰辛的求索之路。


责任编辑:editor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沽源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冀ICP备1102247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