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公民道德 > 道德模范> 正文

勤劳创造美好生活------贫困户张树林的脱贫先进事迹

2019-06-30 来源:

    在脱贫攻坚决胜时期,有这样一些地方,这样一些人,他们虽被认定为贫困户,但不愿“等、靠、要”,决心稳扎稳打,用心做人、做事,用勤劳脱贫致富,让一贫如洗的状况成为历史,从而步入脱贫致富新时代。

  在沽源县莲花滩乡丁庄湾村就有这样一些人,其中张树林就是代表之一。沽源县属国家重点贫困县,莲花滩乡丁庄湾村属于半坝地区山区贫困村,土地人均不足3亩,好年成亩产粮食300多斤,村民世代在贫困线上挣扎。生于1963年的张树林在成长道路上始终无法摆脱贫困的困扰,年少时就在家里种地、也养过牛和羊,面朝黄土背朝天,是个地道的农民,他说:“这里穷了几代人,没有产业优势资源,没有水浇地,更谈不上经济发展,穷山沟里家家户户也只能勉强吃饱饭。”自从2014年被认定为贫困户后,不甘心一辈子在贫困线挣扎的张树林,决心用辛勤和汗水改变命运。

  种植架豆,迈出脱贫第一步。丁庄湾村地处山区,当地缺少水利设施,适宜种植一些耐旱的农作物,比如莜麦、胡麻、玉米等。张树林积极参加了当地政府关于种植架豆的技术培训,到坝上村参观架豆种植,掌握了相关技术。2014年在党的致富政策支持下,政府扶持他三个大棚,当时没有水,通过向亲戚朋友借钱自己打了一眼机井,试种架豆,每亩投资月2000元,当时村民很不理解,有怀疑、有嘲笑、也有看笑话的,但是年底纯收入约1.5万元。在发展之初,丁庄湾村架豆种植少,客商不来收购,卖架豆还得拉到23公里外西辛营村去卖,一个来回需要三个多小时。次年张树林种植架豆5亩(包括三个大棚1.5亩),年收入3万多元。2016年市塞北林场帮扶丁庄湾村,为了村民销售架豆方便,筹资33多万元援建蔬菜交易市场,促进该村架豆产业的快速发展,目前丁庄湾村架豆种植约800多亩。

易地搬迁改变了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张树林所在老米沟自然村,没有自来水,过去只有一条砂石路,一下雨就不能通行。2016年老米沟实施易地搬迁,搬到丁庄湾村,家家都有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有自来水。张树林家也盖了4间正房,两间小房,住房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为确保村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政府建立了种植园区,每户一个半亩大棚。张树林和其父亲得到2个大棚,张树林每年种植架豆10亩,年收入5万多元,家里装修的和城市里的楼房一样。

   “扶贫先治懒,扶贫先扶志”,这句话在张树林的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同时,张树林在脱贫道路上也得到了帮扶责任人的积极引导和大力相助。当下,沽源县已进入脱贫攻坚的决胜阶段,我们希望身边那些贫困群众像张树林一样积极行动起来,树立劳动光荣、勤劳致富的荣辱观,克服”等、靠、要“的不良心态,苦干实干,在脱贫致富的路上发挥自身能动性,创造属于自己的新生活。


责任编辑:editor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沽源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版权所有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冀ICP备11022470号-2